尽管如此,各企业还是信心十足,有的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且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以东风商用车为例,在今年第一季度,东风商用车销售中、重卡5.7万辆,其中,重卡销售4万辆。
北奔重汽目前年产重卡10万台,国内的销量大约占到五分之四,国际市场约为五分之一。此外,北奔重汽计划今年共提供60多款重卡车型,其中包括洒水车、垃圾车、消防车等其他城市用车。
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福田汽车,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已经做到世界商用车第一,连续两年摘得全球商用车销量第一桂冠。北京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表示,北京福田汽车已吹响“世界品牌北京创造”的战略号角,朝着打造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方向阔步向前。
国外厂商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近年来,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中国的业绩连年大幅攀升。2011年,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中国大陆销量达到近6千辆,同比增幅超过90%,已连续五年领跑中国进口高端重型卡车这一细分市场,并预计今年将继续占据这一细分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近年来,中国商用车不但在非洲、中东等国家的出口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还向美洲和准入门槛较高的欧洲发达国家市场逐步延伸。
国际市场是趋势,车企们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企业还不断寻求走出去的新模式。在本次车展上,江淮汽车与北美第二大重型卡车制造商纳威司达签署了深化合作意向书,双方都希望寻求新的机遇。通过这次合作,江淮可以把轻型和中型卡车系列的某些型号出口到巴西。纳威司达亚太区总裁特洛伊?克拉克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等待与江淮汽车的合资计划通过最后审批,非常期待进入中国市场,将我们的技术带到中国。”
据了解,目前江淮商用车国际市场主要是面向“三高地区”――高湿、高温、高寒地区,巴西是重中之重。对于走出去的步伐,张盛健信心十足,“市场份额几乎不存在死角,如果想做,就能开拓。”
虽然在中低端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但是中国商用车走出去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在东南亚一带的,中国厂商面临着来自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而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对于如何更好地迈向国际市场,张盛健建议企业先做好品牌,再扩大市场。“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拥有好的产品是走出去的前提。有的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人认为走出去就会赚钱,还有的企业只把走出去当做阶段性的目标,缺乏长远打算。”
北奔重汽也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俗,产品目前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等多个国家。该公司在南非还建有工厂,年产量大约在1000多台,销往南非及周边的国家。
蔡海臣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受到融资的限制,当地一些国家的融资机构,会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发展历程等等,很多融资机构会优先考虑欧美企业。
提到走出去的模式,蔡海臣认为这跟企业跟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以奔驰为例,奔驰进入一个国家时,可能起初不占优势,但是会坚持,直到占有市场。中国企业如果起初不利的话,可能不会打持久战。中外企业理念不同,但是也有实力的问题。”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0903号